当前位置:

黔阳高庙:上古人类的奇丽家园-凯发官网平台

作者:杨金山 编辑:肖焙丽 2011-05-12 09:22:52

   中国的农耕文化有着14000多年历史,距今八、九千年,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是遍地炊烟、稻花飘香了。距今7800年至7000年之间,黔阳高庙文化遗址的艺术陶器上,出现了有水鸟相伴,脸饰象牙的人面像,显示了“象耕鸟耘”的内容。文化人类学告诉我们:人类上古时代都有过一段图腾崇拜的历史,在图腾时代,人们都相自己是某种自然神、动物神或植物神的后代,中国农耕民族的图腾形象究竟是什么?中国考古工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终于在黔阳高庙文化遗址找到了具有“神农氏神微”象征的“象耕鸟耘”图案。

   为体验中国农耕民族图腾崇拜的亘古魅力,我来到湖南省洪江市黔阳高庙文化遗址,俳徊在一种远古文明的意境里,思绪穿过7000多年风雨沧桑的时空,谛听祖先敲打石器的声音,那声音穿越7000多年的时空传来,经过7000多个春夏秋冬传来,古老而又凝重……

   7800年前,地处湘西雪峰山腹地的黔阳岔头古沅水江岸,一群远古人类围着兽皮在这里打猎、捕鱼、网螺,用锋利的石器和刮削器制作精美的陶罐和生活用品,创造了精美绝伦的上古文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和发现了震惊中外的黔阳高庙遗址,一时间,一股浓郁的神秘气息从这里腾空而起,一种久远的生命浩歌和生活场景在这里演绎成历史的绝响……

   黔阳高庙文化遗址,中国原始宗教发展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坐标,中国新石器时代谱写的一首人类文明辉煌史歌,中国史前人类人文精髓无法忽视的一大篇章,专家学者称黔阳高庙文化遗址为“中国史前文明的一本大百科全书”,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早已把这块灿烂厚重的土地阐释得淋漓尽致。

   那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那是一湾波光粼粼的水面,野牛、羚羊、野熊、野鹿……众多的动物在这里嬉戏、追逐,高庙原始人用木棒和石器狩猎、叉鱼,用尖锐的石器剥皮、切割,然后用火烧烤,男人、女人、小孩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这是高庙原始人恬静、幽美、和谐、生动的画面。

   高庙原始人是天然的艺术家,他们陶器当纸,骨锥当笔,人人是艺术工匠,高庙出土的文物极富文化内涵,反映出高庙人高超的思想智慧。高庙原始人是高超的建筑家,高庙人制作了祭祀神龙与火神祝融的精美神案,修建了能与后世王宫媲美的“宫殿式神庙”和高达7层的“通天神塔”。高庙人的绘画水平可与20世纪的抽象派大师毕加索媲美,高庙人在坚硬的石头上刻字,遗址出土的象牙雕刻、精美玉器、纤纤竹簟,证明了高庙人文明程度之高在当时不仅举世无双,而且堪称7000多年前世界最古老、最伟大的文明。

   我不止一次凝视着一个出土的白色陶——一个戳印着中国最古老凤凰的陶罐——“双鸟人面图。”那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吗?流畅的颈部和肩部泛着神秘的光泽,飞翔的姿态轻盈而又灵秀,长长的冠、长长的颈和喙、长长的尾,变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魅力,最神秘的是在神鸟的食襄部位那戳印着獠牙、吐舌的兽面纹,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又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从上古时代的“象耕鸟耘”到古代的“牛耕人耘”,中国农耕民族对鸟兽助耕的感激之情,在高庙文化遗址都能找到——找到见证。我曾在高庙文化遗址的艺术殿堂里仔细打量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鸟喙形人面图”,太阳神产门里长着两颗象牙的“生育神鸟图”,“双鸟簇拥嘉禾图”,“神鸟引吭长鸣图”,“神鸟载日图”,“神鸟载月图”,双翅上画有太阳的“火凤凰图”,“太阳神鸟追逐游鱼图”,“太阳神图“,面部刻有抽象符号的石雕人头图像……这是一幅高庙原始人构画的“象耕鸟耕”全景式风俗图,高庙原始人不仅把人类的智慧发挥到了一个极至的高度,而且在7000多年前就升华出人类“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神奇构想,不能不称之为万古震撼、万世景仰的绝唱!

   在岔头高庙遗址寻找,使你平静的心灵变得震颤,使你均匀的呼吸变得急促,使你静态的思维变得波澜壮阔。高庙文化遗址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图腾——凤凰图腾;中国最早的竹工艺品——竹篾垫子;中国最大的原始人祭祀遗址——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女性人体骨架和部落首领夫妻双人墓;中国考古发掘保存最完整的原始人类陶器艺术品——那些饰着兽面、太阳、八角星像和神鸟的结合体;中国最早驯养的家猪见证——猪牙床等。一条艺术的长河,从远古流来,足以震憾全世界。

 


   中国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是黔阳高庙文化遗址的研究学者,他指出高庙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高庙遗址出土的艺术陶器图案,不但影响了同时期的湖南长沙大塘文化,稍晚的浙江河姆渡文化、珠江三角洲文化、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原的仰韶中晚期文化和南周的青铜文化及当今的民族民间文化,还向西传播到了西亚,影响了那里的苏美尔文明。在古印度、埃及等文明中,也可以找到高庙文化的影子……黔阳高庙文化遗留下来的神农崇拜,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直到20世纪中叶,海南岛的黎族妇女还在面颊上黥鸟纹,湖南的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妇女的织锦上还保存有“双鸟朝神人图”、“双鸟朝嘉禾图”、“双鸟朝阳图”等“神农神微”,侗族妇女还保留了插野鸡翎、戴鸟羽冠的风俗,苗族妇女还保存了梳牛角髻的风俗等等,显示了“神农氏神微”这一万古艺术传统的遗存是那样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在西亚的苏美尔文明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黔中地区的“神农氏神微”,西亚的苏美尔文化出土了大量类似高庙的艺术陶器。西方称中国为“china”也是“黔”的音译。在5000-7000年前,中国的中原对西方来说,还是远隔大漠、遥不可及的地方,而地处黔中的神农氏族却是他们的近邻,只要穿过印度洋就可以达到印度比邻的黔中地区,这里的文明比西方先进了好几千年,西方当然会就近向黔中的神农氏族学习先进文明了。因此,在西亚的苏美尔文明中,不但能够找到中国黔中地区的“神农氏神微”,还能找到神农氏语言、神农氏信仰、神农氏族的创造文明和神农氏族的血统,中华民族的稻作文明对人类的生活、信仰、生活习俗及其他与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读《白虎通义·五行篇》有“炎帝者,太阳也。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的记载。晋代史学家习凿齿说“神农生于黔中”,而黔阳正好是古代的黔中地,“高庙”在百越语中为“祖庙”之意,高庙的具体位置就在黔阳的安江。安江的真正的名称应该是“雁江”,安江因一个“雁”字读“安”,才将“雁江”误写成了“安江”。在沅水流域的民族文学中,有许多神鸟助耕的故事,如侗族把神雁当作“萨嬷”(神祖)的传说,侗族民居的屋脊上往往要雕塑一个“双雁朝阳”的图案,土家族的祭神词中,则有“不会下雨的龙不是好龙,不会耕田的凤不是好凤”之语。综合历史、考古与民情风俗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专家得出结论,高庙的神农画像就是中国最早的神农炎帝的神像。

  “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当代“神农”指的是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对当代农业的伟大贡献一点不亚于古代的神农氏。天缘巧合的是,7400年前发明种植粳稻的神农氏住在沅水的高庙,而7400年后发明种植杂交稻的袁隆平院士则住在沅沙沙东岸的安江农校。只要有一叶小舟,不到半个时辰就可以横渡沅水,任你去尽情地畅游袁院士的旧居或古代神农氏故居。这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一个集7000年文明于咫尺的旅游亮点。

   在当代中国农村,“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中国农民常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西方世界则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人类继上古“第一次绿色革命”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自发地为袁隆平雕塑汉白玉的肖像,天上升起了“袁隆平星”,袁隆平获得得荣耀已多得无法统计。但是,袁隆平对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在伟大的中华文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上古的神农氏族首创农耕的创新精神……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袁隆平的成功,就是中华文明万年文化底蕴的成功,就是中华文明优秀基因的成功,就是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精神的成功!

   打开黔阳岔头高庙文化遗址这本书,无论你是史学家、官员,还是平民百姓、诗人,都能使你感受到中华上古文明的逼真气息,都能使你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多姿,都能使你感受到作为一个炎皇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壮哉!黔阳高庙文化遗址——中国史前文明的大百科全书,中国上古人类的奇丽家园!

作者:杨金山

编辑:肖焙丽

阅读下一篇

网站地图